星期一, 10月 07, 2019

電影:Joker

虛構的故事,所以堆疊了受暴、病痛、歧視、訕笑、格格不入等等諸多挫折,來搗碎Arthur Fleck試圖立足於社會的努力。

這樣強度與密集度的殘酷灌注在一個人身上,能撐下來存活都是考驗。一人遭遇如此不幸是個案;多人,便成社會現象,亦能演變為政治事件。


當積累的壓力受意外引發,結果是令人驚恐的奔跑,但渲洩之後,化為按耐不住的舞蹈。

對於這第一回起舞開始時的運鏡十分驚艷。跟隨著肢體的移動與韻律,鏡頭彷彿正與演員共舞,可惜只持續一小段,便失去了那樣的靈動……

健康的社會,如同健康的人,要有應對意外的能力。但若已經失衡,前者會出現動盪,後者則出現病痛。Arthur的宣洩,在貧富差距嚴重的Arkham引發了連鎖反應——上層的蔑視,底層的反撲。

當嗜血的現場節目主持人Murray,又彷彿操之過急的心理醫生,意圖剖析Arthur的心理,卻轉變成推波助瀾。於是舞台上的clown說出自身真實的渺小與深切苦痛,經由電視轉播觸動街頭無數的不滿群眾。至此,JOKER誕生。




「Ace in the hole」,異常引人注目的霓虹燈招牌。就色情廣告來說,很直接的一語雙關。再就出自撲克遊戲的英文俚語來說,是「暗藏起來的王牌」。這點隨著劇情的展開,與鏡頭的取景,頗能相互配合。但,這該是誰的王牌?2008年的時候,Harvey Dent曾是Bruce的王牌,但被Joker給拿走了。

此外,「Ace in the hole」也是部1951年的作品,曾被BBC列為百大的美國影片之一。其內容尖銳地講述媒體的操弄與容易受騙的閱聽人,與本片略有呼應,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般的牌局裡,Ace都有相當的份量,而Joker多半只能坐壁上觀。但是局外人,確未必不能改變局勢。又聯想到紙牌的秘密一書……


音樂,優雅華麗地掌摑著Arthur。好聽。


儘管Joker出自Batman,但還是覺得本片與Bruce Wayne的牽扯太多且直接,感覺生硬。年齡設定大概要1989年的Batman才接近一點,Michael Keaton(1951)與Jack Nicholson(1937)差14歲,Christian Bale與Heath Ledger(1979)差距太小。反正,這也可以算是美漫的自由演繹傳統。


苦痛終究是一種主觀感受,只要演說精彩且有足夠煽動力,即便完全是演出,都能吸引到眾多的死忠追隨者。現實世界亦然。


推薦Joaquin Phoenix有演出的一部好片:HER


來吧,Send in the clowns(@1:32:25)。



相關連結:

星期日, 2月 03, 2013

電影:雲圖 Cloud Atlas

錯誤,總是要不斷重複?

說來,是有那麼點老生常談。不過總談不膩的東西,必然有它能永生的道理。

電影所用的時間與空間跨度都相當大,六段相互牽連的故事又快速地交錯呈現。對觀眾來說或許有些辛苦,另一方面卻也成就本片敘事的新鮮感。又,猜想演員們應該能好好地過足戲癮。

本片是在北京觀看。對於片中夾帶有反抗制度意識,用水滴與大海的譬喻,卻尚能通過審閱作業而上映有點驚訝。但既有觀眾中途離場(猜測是沒跟上電影步調),「信仰」亦有它堅強的一部份(猶如部分劇情),所以也就通關了。


等待播映的時候。一對男女在談話,正巧聽見
男:妳沒有翻牆去看嗎?
女:我知道可以翻牆,但是我不會啊。
該來的總會來吧,那就是時間問題了。


如果今天我們可以讓牛吃牛,那麼哪一天當人噬人了,似乎也不用太驚訝。當然,必須要讓那盤中飱失去它原有的形體,否則,就不文明了不是嘛。

這樣說來,永恆的組成不能改變嗎?那改一改比例好吧。讓貪婪瀕臨絕種吧。


 相關連結:imdb

星期二, 4月 05, 2011

表演:太陽劇團 魔幻森林Varekai

經常,限制住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體;而是他的心靈。

太陽劇團wiki)是個赫赫有名的表演團體,毋需多說。於是乎實不想錯過能親身體驗他包含雜耍、特技、魔術、舞蹈、音樂、演唱、服裝、化妝、舞台設計等等表演的機會。


當此劇展開,表演者身著仔細設計過的斑斕服裝,或有觸鬚,或似鬃毛,而肢體藉由填充物創造出奇特的肌肉線條。

當他們逐一爬進、滑向、步入、躍上、冒出臺面。森林與生物的感覺,就這樣豐富地呈現了出來。

然後我看到他,雙手杵著柺杖,雙腳隨著移動擺盪,落地。當下只想「這雙腿的動作怎能演得如此放鬆?」

當然,隨著他再度登台,甚至個人演出,便能從他右腳的線條看出那不是演出,是再真實不過的奮鬥與自信。他是現年37歲的Dergin Tormak

而原來,我意外地看到了他在太陽劇團的最後一次巡迴演出,真好。


相關連結:StixStepsLet's start it all over:Cirque du Soleil - VarekaiVAREKAI/太陽劇團魔幻森林。再一次感動。

星期一, 1月 11, 2010

電影:阿凡達 Avatar

原先只打算看3D版Avatar的視覺效果而不抱太多期望,沒料到意外地好看。雖然劇情真的有像從同事那兒聽來的,「等級一食人妖獵人練到等級八十,並完成戰場與聲望任務的故事?!」。

劇情的主線讓我感興趣的部分在於,地球人變成了無比貪婪殘暴的侵略者。以往看電影,總是有自身星球資源耗盡的外星人要來搶佔地球。Avatar完全推翻這個大前提,是地球人前往掠奪;尤有甚者,地球人不為資源,只為金錢。離開已然沒有綠色植物的地球之後,仍在Pandora上蹂躪環境。但願144年之後,不會真的如此不堪。

電腦動畫的寫實程度令人驚豔,Na'vi人的演出表現相當有真實感。不因為是虛構的外星生物而顯得空洞虛假。從而想到電影多羅羅的動畫風格;寫實與寫意;最後停在抽象畫不在東方誕生的疑惑。西畫有非常寫實與抽象,國畫的寫意,似乎是種平衡;於是又連接起女主角Neytiri說的生態平衡。

Pandora上的生態環境設定也很有趣,生物之間的連結,整體記憶的保存與共享,儼然是人與網路結合構成的理想社會型態。

主角Jake(跟Titanic主角好像)最後捨棄地球人的身份,投身到Pandora星球,成為Na'vi的一份子。加上角色不斷轉換的錯亂,真的不禁又聯想起現今社會的網路遊戲生態。

相關連結:阿凡達:雪歌尼異形記

星期四, 6月 18, 2009

電影: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難道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不能擺脫天才的救贖?

父親失業了,是為了可悲的狗屁尊嚴所以說不出口。就算遇見已然遮掩三個月的老同學,直至那同學過不了這關卡,也仍不能清醒。

母親的包容、勇敢與堅強找不到一個和緩的停點,沒有釋放的出口。鐵道旁的屋子裡,關了又開的落地窗。最後只能依靠另一個悲劇的闖入,重新獲得力量與自由。

大兒子雖然未成年,但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下定決心,要離開家庭,離開國土。去進行他的獨奏。

小兒子坦率善良的凡人特質很讓人欣賞,勇於面對強權更是值得佩服。原本因為父親的失業,以及連帶生成的自卑與封閉,一句「我跟妳生出來的小孩怎麼可能是鋼琴天才?」就要扼殺小兒子鋼琴演奏的發展。終究因為一連串戲劇性的安排,父母親成了奏鳴曲式裡的樂團,烘托出身為主奏的音樂天才小兒子。

假想這位父親並未失業,而且經濟優渥。那麼是否便會有著相反的態度說「孩子我要你比我好!」便讓他去上滿所有能觸及的加強課程⋯⋯。想來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或許想想在沒有天才,沒有英雄的時候,平凡的人能做些什麼才是實在。


相關連結:IMDb被動人生顛覆恐怖聲音藝術@藍色電影夢、開眼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