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16, 2005

電影:徵婚啟事

上映至今已經好些年了,看了幾次也還是可以繼續在影片裡找到漏掉的東西。

當初為了拍攝這部片,也的確在報上刊了徵婚啟事。片中的王朝明就是這樣撿到的寶。除了主演的劉若英,還有不少知名演員參與演出。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屬金士傑飾演的國文老師,面對劉若英,他認真的眼神裡有真實而強烈的想望。他唱的老歌【永遠的微笑】片段,歌詞很好。
心上的人兒,
妳不要悲傷。
願妳的笑容,
永遠那樣。
【那ㄟ按呢】與【喔喔!】兩首曲子與影片的搭配則是充滿趣味。


一直印象很深的,還有片中心理學教授說的話:
選擇,一切都是選擇。去選擇你所能承受的。


一段感情後想藉著這樣的大動作走開,卻依舊放不下話筒。在兩邊不真實的部份都被強行揭開之後,才真正有了遼闊。


【永遠的微笑】,片尾有配樂的版本。

星期日, 10月 02, 2005

展覽:北美館

Vivienne Westwood北美館回顧展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量對“時尚”異常敏銳的民眾前往觀展,五百多件的展品加上影片,內容十分豐富。自早期強烈反叛的作品到現在以獨特剪裁創造出的優美線條,她說,
「我能夠掌握在三度空間裡立體物件的變化。好比拿一方布,從中剪出一道開口,再繞成方形;我便可以想像出捏住一角讓它自然垂掛後所會呈現形狀。」
從各部份之間比例的變化尋求整體造型上的新意,利用服飾改變人體原有的外在輪廓,以及把受到的目光導引至穿著者的面部等,都是她在設計時的企圖與努力。不管衣服怎樣搶眼,重點還是那穿衣的那個人。

二樓展區有展品眾多的2005年典藏常設展,其中江兆申高一米七,寬近四米的書法作品【行書蘇東坡前赤壁賦】至少用了兩種不同的字跡,近看似乎雜亂無章,後退幾步觀看卻又顯得十分和諧勻稱。此外李錦繡的紀念展【竹凳的移動】也有約150件作品。五十歲時癌症取走了她的生命,她幾乎是持續創作到最後一刻。從在校時的素描到為弟弟和弟媳製作的建築裝置,30餘年間的作品有十分多樣的面貌,“安靜”的藝術家有著大量“不安靜”的作品。

逝去的腳印】是翁庭華在1962至1965年間所拍攝的70餘幅以採礦小火車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在拍攝的幾年間,記錄了調度廠從有著許多人忙著工作,到棄置荒廢。鐵軌在畫面裡構成的線條、冒煙的小火車、逝去的舊事物,Olympus35相機經由銀鹽相紙呈現的黑白影像有種獨特的魅力。

與小火車同在三樓的是【普立茲克建築獎作品展】,內容為1979年至2005年所有Pritzker獎得主的介紹,以及該建築師的重要作品。此展準備了許多大型的介紹看板,數個建築模型,影片區,以及多本厚重作品集,肯定可以慢慢挖寶。

連結:嶽鎮川靈~江兆申先生紀念展

星期六, 10月 01, 2005

展覽:故宮博物院

半山腰的故宮因為人車動線,參觀動線,展覽空間等等因素而正在進行整修工程,正館只開放了西側的展區,另外還有圖書文獻大樓的展覽空間。說來感覺不多,然而實際上展品仍是相當多,可能過期的展還依舊開放也有關係…。

面對幾千幾百年前的種種文物,實在很想靜靜的觀賞,但是從第一個展【比上帝還精巧?】開始,就發現要達成這樣的願望著實困難重重。才看到第三件展品,說日文的旅行團出現了,導遊生動的介紹展覽,遊客認真的點頭。等到導遊介紹得差不多,讓團員各自活動,而我也走到另一側觀看的時候,嗓門特大的廣東話旅遊團出現了,導遊和團員都中氣十足地討論展品,於是展覽室裡響著回音。

原本以為這已經夠糟了,但是當我走到翠玉白菜跟肉形石前,操著濃重捲舌音的導遊帶著他的團圍了過來。當他說完「這兩件東西就是他們的鎮宮之寶」後,我真的嚇到了。閃光燈此起彼落,轉頭望去還有人剛掏出貌似SONY T7的傢伙準備要參一腳,接著又閃了幾下,導遊跟消失了一樣,展場內也不見展務人員。

走回展區入口,穿著西裝的男工作人員還是英挺地在幫大家撕票,然後入口內是兩位吹著冷氣聊天,神情看來輕鬆愉快的替代役男。然後我去跟他們說了一些話,然後他們開始在展場裡閒晃。

法象威儀】是數量驚人的收藏捐贈,能將幾百件的個人蒐藏捐贈出來也實在叫人佩服。然而原屬我國的文物資產輾轉流到日本而被列為重要文化產之後竟有不許帶離日本國境的規定,而最多也只能“借展”三個月,實在氣憤。

等到了正館,還遇見正由導覽人員導覽的英語團,導覽阿姨的英文很好,解說也棒,這麼多大由來頭的東西還是要有人介紹才容易看得深入有趣味。【松花石硯】、【皇室珍玩】、【皇帝的印章】…等等。只有快快地一一看過。

看展的人多,說得聽得懂,聽不懂,能辨別,沒法辨別的語言。實在太嘈雜。等改建完成,再去看看是不是能有比較舒服的觀展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