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中同學的邀請下,利用週末的時間走了一趟鎮西堡的攝影之行。既然攝影是重點,那麼文字就只做簡單註解。
星期六從桃園出發,中午在內灣用餐之後便直上山去。然而路況並不是很好,土石流留下的痕跡隨處可見,儘管向遠望去的景色優美,但路旁倖存下來的樹與工字樑不容忽略。

過了軍艦岩,接下來便直接前往當晚要落腳的新光部落。置妥行李之後,便前往民宿對面的新光國小走走。【這是我們的大頭目】那支廣告就是在這裡拍的,然而穀倉劇場的狀況卻比廣告裡的森林教室要好得多。儘管貼在黑板上的課表依舊清晰,黑板卻已經少了一大半。
隨後在為了使行程更容易掌握的探路過程中遇見一個要幫蔬果施肥的原住民老先生,藉機詢問檜木群的方向之外,也得知他想念他住在桃園的女兒女婿。然後則是在芒草上遇見一隻瓢蟲。通往登山口的最後一段路十分崎嶇,因為有一段上坡路段正在鋪水泥,所以車子停好之後得先走半個小時的上坡才到登山口。於是探路完成。
當晚早早就寢,然而實在睡不好。房間是邊間,窗戶隙縫又不斷有冷氣竄進房裡來。四、五點的時候,屋內有另一團要前往登山的中年人士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的準備要出發,屋外的公雞也認真地開始鳴叫,房內的同學開始打噴嚏,終於還是穿上他的登山外套睡覺。六點起床,屋外的公雞還沒停,屋內還有一中年團要出發,輪流拿著熱水瓶把飲水機裡的熱水裝得精光。一個中年婦女拿著裝滿一點三公升的熱水瓶用驚訝的表情說「哇,沒水了耶,怎麼辦?」。於是我們回到房裡自己燒開水沖杯湯吃三明治準備出發。
走到車旁發覺車上積了些許雪花,而車裡的溫度計顯示著-1℃。難怪前一晚睡不好,但是開心。

抬頭望,樹葉的邊緣也有細細的冰,整個枝椏有種銀色的感覺。而我的毛線帽上也有因為低氣溫而凝結的小水珠。
這裡的神木每棵都有好幾個分枝,也是特色之一。B區步道大致上成環狀,可以繞一圈看過所有神木,途中要經過幾個溪谷,也有路段曾被土石流沖過,然而真正困難的狀況是遇見岔路。幸好地上有作為記號的紙屑,否則只有進退兩難,或者等到有認識路的人經過再走。
一路邊走邊拍,比預計的時間多走了半小時。離開鎮西堡檜木群不久的路便看見一輛車況維持良好T4,有這車不僅省下住宿費用,還省了不少路程上的時間耗費。

回程的天氣相當不錯,可以在山上遠眺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