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晴朗,走在高架軌道的2、3線地鐵除了聽得清楚也看得清楚。
住宿的地方在地下室設有
免費的洗衣間,出門前先去探探。門上寫了使用時間是晚上六點到十點,內有
洗衣機烘衣機各兩部。據猜測,時間限制是為了避免打擾住在地下室的員工。
紐約市由中央的Manhattan、北方的The Bronx、東邊的Queens、南面的Brooklyn以及西南的Staten Island組成。今早的計畫是到Manhattan南端的Battery Park(
satellite)走走,二十四小時不停駛的Staten Island免費渡輪到Staten島上看看。
進
110街地鐵站搭6線到City Hall,再轉4號線到Bowling Green出站便是Battery Park。上車甫坐定就有三個人帶著樂器身手撟捷地穿過小小車廂門,從鄰車
來到眼前唱歌演奏。手提double bass還可以這樣穿梭,可見經驗十足。
其中一人的樂器還兼零錢筒,三人一曲唱畢收完錢剛好到站下車,乾淨俐落。
來到City Hall換車,等著等著,
左方一隻鴿子沿著月台上的導盲磚踱步前來,
經過我轉頭看看鏡頭,然後持續向右手邊走去,
就和倒背著吉他漫步行走的男子一樣自然。
抵達Battery Park雖然遇上一些觀光與學生團體,但還是及不上想像中的週末盛況。料想是來得早了,連攤販都才剛開始架設攤位。向南望有寬闊的河面,
朝北看則可說是都市叢林的“典範”。走進位於公園之中的
Castle Clinton National Monument,
中庭的兩個資料架上有豐富的免費旅遊資訊可拿。
要去看自由女神像的話可以在這邊的售票亭買票。票亭旁除了
旅遊說明, 還有
相當顯眼的警示牌,寫明了所有人員和物品都得經過搜查,提包背包也不能帶。這有效地幫我省下至少12美元。
還有一小間
展覽室,裡面用模型展現了Manhattan南端從
1812年,到
1886年與
1941年的地景地貌。
離開沿著河岸經過
戰爭紀念碑往渡輪站去。
站裡人不多,但據說週間通勤時間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跟著大家
從上層通道登船,控制室外大大的名字不曉得是不是船長的。上了船就從船尾走到船頭,
船艙外小小的甲板已經站滿人,看來大家都是無視寒風的觀光客。

回到船艙繼續
拍自由女神像,寬大的船艙空有四層,除了設有
單車區,還有小販賣部。船艙很大又空換位置坐,結果碰上也在
換位置的鴿子,果真是大眾運輸工具呢。
Staten島的碼頭還停了幾艘一樣是
飽滿橘色的渡輪,渡輪站的地板畫上了
從Manhattan到Staten Island的航線圖。站裡還設置了水族箱,可以讓等船的旅客和魚隻大眼瞪小眼打發時間。裡面有一種
打斜著轉彎的不知名扁魚,眼睛可是有神得很。
出外到
渡輪站頂遠眺Manhattan,再利用下班船出發前的時間
到島上走走。這樣算是有到過Staten Island。
回程改
從下層登船,控制室外的名字不一樣了。航程大約25分鐘,利用時間研究接下來的行程。預計要搭1線到Canal St,再往北走去
SoHo區看
the Earth Room與
Broken Kilometer兩個大型裝置作品。隨著渡輪接近Manhattan,再到甲板上拍
高樓林立的Manhattan南端。到了這邊碼頭便順手拍下入港實況。
從渡輪站直接下到地鐵站,因為
South Ferry站的月台相當彎曲,列車停靠的時候和月台的間隙會很大。所以月台邊上多了會伸縮的金屬“橋”,列車停了以後會伸長靠近車廂,方便乘客上車。這應該是少數地鐵停車位置固定的站吧。
出了Canal St站,因為行程已經落後計畫,所以相當努力的走。走啊走,赫然發現到了
ground zero……(
S.)。不能肯定地鐵站和渡輪上的鴿子是不是迷路,但我們確實是…。既來之則安之,看一看
重建中的工地,
WTC重建說明牌。順便確認一下旁邊
Century 21的營業時間,走過
被大樓包夾的小小公園,到
Trinity Church(
S.)與
美國證券交易所瞧瞧。

教堂和證交所之間
有一座鐵橋,曉得證交所現在已經不開放參觀,時值週末也非工作時間,仍想走近點看一看拍些照。但橋沒走到一半,證交所裡就走出個保全詢問我們的來意,然後請我們離開。感覺很糟。轉頭進
Trinity church去參觀,不過裡頭禁止拍照。
簡單吃過
熱狗充飢,要趕快到Washington Sq(
S.)旁的NYU圖書館去找Karen拿請她幫忙代收的Yankee Opening球賽門票。來到
Washington Sq發現有個
警察哨亭是用貨櫃屋做成,而且還不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呢。廣場裡著名的
白色拱門正在整修,被圍了起來無法靠近,可惜。
與James和Karen會合後趁著James去還書,在
NYU圖書館裡張望一下。樓梯上加高的透明護欄據說是發生意外之後加上的。
花紋複雜的地板從樓上看下來應該會覺得有點暈眩吧。原本要順便到NYU的藝廊看展,但卻遇上休館,又一個可惜。

向東走接Broadway南行繼續預定的行程。
The Earth Room位於建築物的二樓,按個電鈴便有工作人員開門。深度53cm的泥土佈滿大部份的樓面,總重12.73公噸。樓梯因為長久使用,
磨出了有趣的曲線。回到街上,聽見有人在合唱。走近去聽,幾首歌下來還挺不錯,打賞超過17塊美元的話他們會贈送一片自己錄製的CD。
到了這邊Apple Store SoHo分店就在附近,當然要去參觀一下。店裡還是有堪稱招牌之一,由
Eckersley O’Callaghan Structural Design設計的
玻璃樓梯。陽光灑下來真是好看。ifo Apple Store網站曾經寫了一篇
專文介紹,頗值得一讀。店裡陳列了完整的供顧客試用只算基本,免費的作業系統與各式軟體課程,才是更能吸引人轉換作業平台的重點。講課區的每個座位還都附上插座方便聽課的人使用,相當好。
The Broken Kilometer相當有意思的一點在於視覺效果。直徑5公分長200公分的銅棒,分五行排去,總長一公里。每根銅棒的距離由8公分開始每根增加5mm,於是最後兩根銅棒的距離有5.75公尺。5.75公尺,平常要跨四五步才有的距離,站在這一端看跟頭兩根的8公分間距相差無幾。眼睛騙人啊。
SoHo意指紐約市Houston St以南的區域,繼續上路去找這區特色之一的老式鑄鐵建築。找得到明確目標的如
小勝家大樓便拍獨照,沒有明確目標的就改
拍大合照“一網打盡”。但其實很多
一般建築也十分美麗。路旁有人把經典的
Rockefeller Center建築工人中午放飯的相片作成模型,大的當招牌,小的拿來賣。只是招牌不知怎麼地少了好幾條腿。
走著走著已經快六點,找間雜貨店進去想買點東西果腹。發現這商店像是結合了7-11與自助餐廳,台灣的關東煮比起整排的不鏽鋼蒸汽加熱臺實在不足一哂。
夾了些菜買了飲料到店二樓坐下,發現樓上還設有上網區。很有美式風格的複合式商店。
吃過晚餐再出發,路過超大的PSP招牌搭地鐵到Chelsea去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跳蚤市場。進了地鐵站發現今天已經沒時間去的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廣告,
展覽海報利用美術館建築外觀輪廓設計成牆上的開孔,效果非常好。從第六大道與23街出站後,繞了一下才找到借用停車場舉辦的跳蚤市場,可惜為時已晚,只趕得及拍下
收攤實況一張。
攤子會收,屋子不會跑,接下來去看很有特色的
Flatiron Building(
S.)。但我覺得它其實比較像一片切得很薄的蛋糕,從這邊往北可以清楚的
看見高聳的Empire State Building。下一站轉往南邊不遠的
Gramercy Park,那邊的部份就建築還保有老式煤氣燈,正好是點上的時候。走到公園北面沿著Lexington Ave望去,
Chrysler Building也已經點亮它的魔術尖塔。

繞著公園走了一圈,結果才看到兩棟建築門口有煤氣燈,比預像的少得多。不過這兩處都各具特色,
一個在
門口擺了兩副手持長斧的盔甲。另一處
The National Arts Club不論是
煤氣燈,
大門或著
欄杆都相當有特色。從
門口說明牌可以看出這裡頗有歷史。
隨著
天色漸暗,動身前往今日最後一個目標
Village Vanguard聽jazz。到得早,位在地下室的店裡還沒什麼人,週末入場費USD35含飲料,可以
坐到舞台前的小圓桌。四周
牆上貼了許多樂手的相片,也
掛了幾把樂器。
右邊坐了幾個日本男生,左邊桌坐了兩個亞洲女生,對話聲音太小聽不出哪裡人。其中一個主動跟Chris說起話來,我以為是搭訕,沒想到竟然是問我們有沒有要錄影……。的表演很不錯,只要再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再聽第二場。但是已經走了一天,又還有點時差問題,便決定回旅社休息了。
近十一點走出Village Vanguard,累,Chris把單車後的行李箱當桌子整理完背包才意識到這地方不該有桌子,原來是
腳踏車一輛。可我們兩個不屈不撓的觀光客還是折回Village Vanguard門口拍紅色大門。
拍著拍著,在門口抽煙的先生忽然問我說能不能看看我的相機,說:「You Japanese always use the latest technology...」。於是我向他說明:「We come form Taiwan.」而他卻一臉茫然……。
踏上歸途,站在地鐵站等車打瞌睡,上了車手抓吊環也是打瞌睡。
相關連結:
This is New York City™。